煤化工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支柱,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宏伟目标至关重要。作为推动煤化工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青年科技人才肩负着突破关键理论基础与核心技术、引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使命。适逢天津大学百卅华诞、化工学科创建百年的历史时刻,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共谋煤化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路径,第十一届全国煤化工青年学者论坛于2025年8月8日至11日在渤海之滨天津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由天津大学承办、马新宾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谢克昌院士、郑州大学刘炯天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法国洛林大学胡国华院士、基金委化学部/工程材料学部原处长孙宏伟、天津大学校副校长胡文平教授、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唐娜、学会学术部部长刘元刚等多位领导和专家莅临大会指导。同时,大会也得到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山西焦煤集团炼焦煤清洁利用实验室、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华能清能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同仁的热情响应与广泛参与。
本届论坛聚焦煤化工领域国家重大需求与前沿技术,围绕煤化学基础、煤及低值含碳基质热转化、煤化工过程催化科学与技术、煤基新材料、煤化工过程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煤化工耦合新能源与智能煤化工等方向展开深入研讨,参会人员437人,规模创该系列论坛历史新高。

8月9日上午,大会在天津社会山酒店会议中心盛大开幕,由马新宾教授主持。天津大学副校长胡文平教授、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唐娜副主席、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范晓彬教授分别致辞,表达了对大会顺利圆满召开的祝贺、对参会嘉宾与学者的感谢以及对煤化工青年学者的殷切期望。

谢克昌院士、刘炯天院士、韩布兴院士、许光文教授和马丁教授围绕新能源耦合驱动煤化工转型、高盐废水治理、绿色化学与碳中和路径、煤热解过程强化与定向调控、先进制氢催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战略视角和极具价值的创新思路,充分彰显了学术大家对本领域未来发展的引领作用。

此外,本届论坛设立了6个专题分会场,安排了55个主旨报告和144个口头报告,35位煤化工领域知名专家对报告进行点评。特别地,顺应时代发展,本届论坛设置煤化工耦合新能源与智能煤化工主题,致力于探索新能源与AI协同赋能煤化工科技创新新模式。广大青年学者现场开展了高质量、深层次的学术交流,与会专家不仅对报告进行了深入点评,更结合自身经验,对青年学者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宝贵建议,生动诠释了煤化工领域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


本届论坛遴选出18项优秀口头报告奖,由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期刊提供赞助。论坛同时特邀优秀报告作者投稿,相关专刊将在《Fuel》《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及《燃料化学学报》期刊出版。

第十一届全国煤化工青年学者论坛的成功举办,搭建了煤化工前沿成果与创新思想深度交流的高水平平台,为攻克行业技术难题、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汇聚了青年智慧。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天津大学进一步拓展了与全国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为推动煤化工科技创新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