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责任关怀工作委员会栾炳梅副秘书长受邀走进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伦理》课堂,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责任关怀在中国”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化工学院刘丽艳教授主持。

栾炳梅副秘书长自2012年起致力于推动“责任关怀”(Responsible Care)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是我国推进化工行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领导者。在报告中,主讲人系统介绍了责任关怀理念的诞生背景、发展历程、核心要素及现实意义,使师生们了解到责任关怀理念的核心宗旨是“自愿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推动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责任关怀理念与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的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有助于推动我国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全球60多个经济体的国家化学品协会在各自的国家组织推动责任关怀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化工企业加入了这一行列。主讲人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介绍了我国的“责任关怀实施准则”等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及实施情况,并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实际案例,阐述了责任关怀在中国的丰富实践。实践表明,实施责任关怀不仅提升了相关企业的HSE管理水平,更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透明沟通,化工企业逐步改变了“邻避效应”,树立了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企业逐步加大环保和安全投入,推动了行业技术的不断升级。在互动环节,师生们结合报告内容,纷纷就责任关怀、化学工程伦理与HSE管理的区别、责任关怀理念在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向主讲人进行了请教。总之,此次报告会丰富了《化学工程伦理》课堂的内容,使师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工程师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应该成为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的积极践行者。

在报告会开始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韩优教授热情接待了栾炳梅副秘书长,双方讨论了后续在《化学工程伦理》课程中固化责任关怀理念及实践的教学内容,继续加大双方在责任关怀走进校园方面的合作力度,共育“责任在心,关怀在行”的化工人。据悉,由化工学院刘丽艳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晓伟副教授合作开设的《化学工程伦理》课程,以“新工科+课程思政”为指导理念,旨在培养未来化学工程师的职业伦理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提升其职业竞争力与伦理领导力。该课程属于创新创业与跨学科选修课,迄今已面向大三、大四本科生开设两轮,通过引入行业专家报告会、观看话剧《侯德榜》、小组角色扮演、经典案例分析、参观本地化工企业专题展览等创新性的教学形式,逐步形成了“文工融合、挖掘校史、知行并重、教学相长”的课程建设特色。此外,按要求完成教学环节的选课同学,可以同步进行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的学分认证,并将被授予一枚专门订制的“化学工程师之戒”。作为本硕博贯通课程,未来继续在本校攻读研究生的选课同学,可凭该课成绩免修研究生阶段的《工程伦理》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