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是: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正文

“秉百年底蕴 驭绿色新能”,天津大学2025年博士生论坛化工分论坛暨第二届化工学院工程博士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2025年,恰逢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化工学科一百周年,这一重要节点承载着学校“兴学强国”的办学初心,亦彰显着化工学科“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学术传承。10月24日,“2025年天津大学博士生论坛化工分论坛暨第二届化工学院工程博士创新论坛”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化工学院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开幕。

本次论坛以 “秉百年底蕴 驭绿色新能” 为主题,既承续学院百年学术积淀,又契合 “双碳” 背景下化工领域绿色低碳的发展导向,同时聚焦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其旨在为博士生搭建学术交流与创新实践的平台。

北京工业大学安全福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春山教授、天津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蔡建爽、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组成员周志华教授与苏寒松教授、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晶、副院长黄守莹、化工学院各学科导师代表,以及满怀科研热忱的博士生们齐聚现场,共同参与这场学术盛会。开幕式由化工学院副院长翁哲主持。

开幕式:锚定人才培养,共启学术新篇

开幕式上,天津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蔡建爽上台致辞。蔡主任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均明确强调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而博士生教育则是这一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支撑。

自2017年起,天津大学便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工作,至2024年更是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意见,深化改革措施。自2008年起,学校便将研究生学术论坛纳入人才培养创新体系,构建了“研究生院主办、学院承办”的常态化运作机制,并将其列为博士生培养的必修课程。今年正值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化工学科建立100周年,学校及学院将借助此次论坛活动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同时也期待各位专家为博士生提供宝贵建议,推动学术交流与融合。

特邀报告:聚焦前沿突破,引领学科方向

论坛特别邀请了北京工业大学的安全福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李春山研究员作大会特邀报告。

安全福教授以《分子分离用高性能纳米基元膜》为题,深入探讨了在能源和环保领域中,如何利用高性能纳米基元膜技术满足分子分离的需求。他指出,膜技术虽应用广泛,但存在通量与选择性的矛盾问题,为此提出了在膜中同步构建纳米与亚纳米孔的创新思路。在报告中,安全福教授分享了基于聚电解质、二维材料等纳米基元构建高性能膜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粒子成膜、原位生长等制备方法,以及在液体分离、气体分离、石化领域芳烃与烷烃分离等场景的应用探索,为相关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新的路径。

李春山研究员以《离子液体与温和催化过程》为主题,聚焦离子液体在催化领域的应用。他提出,离子液体可凭借阴阳离子的协同作用、独特的微环境以及内电场效应,构建起温和的催化体系,并分享了该体系在 MMA 合成、醋酸制相关产品、二氧化碳转化等工业化案例中的成果,实现反应降温和降压,提升选择性与稳定性。李春山研究员强调,为了推动绿色化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研究需集中攻克微观状态表征、动力学模拟等关键难题,从而为该领域的发展指明新的方向。

优秀博士生报告:展现科研活力,碰撞学术思想

能源动力专业工程博士生殷红、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彭建文、化学工艺专业博士生史永辉、材料化工专业博士生李晓华在大会上作了报告,报告题目分别为《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天然气泄漏分布建图与定位》《面向光伏组件表面自清洁应用的动态疏液涂层研究》《COF供受体工程促进光催化合成氨》《深水油气固井水泥浆热-力学协同调控机理与热控材料研究》,与会教师们对博士生的研究成果给予了肯定,认为其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并从研究深化、方法优化等角度提出了指导建议。

10月24日下午,论坛进入分会场交流阶段,100余名学术型博士生分别在“化学工程基础”“绿色化工过程”“功能材料设计开发”“催化科学与工程”四大主题下的七个分会场进行了学术报告和交流。来自企业的18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生在“工程博士创新论坛”主题的两个分会场进行了汇报展示。参会导师认真听取汇报后,围绕内容展开深入交流讨论,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汇报方式等方面进行点评,并指明了后续进一步提升的方向。

特色环节:创新交流场景,深化产业融合

论坛特设“工程博士创新论坛”主题分会场,18名来自企业的非全日制工程博士围绕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领域的产业实际问题进行汇报,如“无机超滤膜在稠油热采锅炉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煤制基础油在超低温车辆齿轮油中的应用”等;同时增设“工程博士交流午餐会”,持专属餐券的工程博士在咖啡厅开展非正式交流,聚焦技术瓶颈与跨界合作,实现学术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工程博士搭建专属交流平台。

闭幕式:总结成果展望,表彰优秀激励成长

分论坛闭幕式在谢克昌报告厅举行。各分会场评审专家组长吴松海副教授、王莅教授、张旭斌教授、吴洪教授、李振花教授、李新刚教授、王越教授、郭锦棠教授以及刘春江教授分别对组内博士生的报告情况做了总结,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准备情况、精神面貌、研究工作,同时也指明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博士生在研究中应追求理论与实践的平衡,深入挖掘理论创新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需求,凝练核心科学问题,并清晰地展现科研逻辑与学术思想,从而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研究路径;其次也鼓励博士生珍惜学术交流机会,积极听取评委意见,加强跨领域学习,提升逻辑表达与问题阐述能力,为未来科研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闭幕式最后,各分会场组长为 20 位优秀报告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本次论坛圆满落幕。

天大化工将持续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一方面深化 “崇尚学术、热爱科研”的学风建设,为博士生提供更多展示成果、交流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持续推动“学科交叉、服务行业”,加强与学界、产业界的合作,让科研成果真正扎根中国大地,为我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 “天大力量”。



2025年10月24日